首页> 中文期刊>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与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与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摘要

1890年,英国私法学者布兰迪斯和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标志着隐私权理论的诞生。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隐私权定义。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1)认为隐私权专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2)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个人秘密的权利;(3)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自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