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产学报》 >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

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

         

摘要

为评估不同渔具对鳜资源的影响,于2007年5月和12月对长江中游浅水湖泊肖四海湖刺网、延绳钓、网簖、电拖网和电捕仪5种渔具捕获的鳜渔获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共采集鳜样本359尾,全长分布范围为92 ~600 mm,优势全长集中于251~350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10~3 380 g,优势体质量集中于300 ~500 g.种群由5个年龄组构成,2~3龄为优势龄组,占总数的74.6%.刺网、延绳钓和网簖对鳜有较强的捕捞选择性,网目大小为80 mm和100 mm刺网的鳜渔获物中2龄及以上成熟个体占总数的93.3%,个体平均体质量466 g,“标鳜”(0.4 ~0.75 kg)个体占总数量的57.0%;延绳钓捕获的鳜渔获物中2龄及以上成熟个体占总数的86.9%,“标鳜”个体占总数量的43.5%;网簖捕获的鳜渔获物中90%以上为1龄的未成熟个体.电拖网和电捕仪捕获的鳜全长范围明显较大,其渔获物以1龄和2龄个体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刺网适于作为鳜捕捞的主要渔具,延绳钓可以作为一种鳜捕捞的辅助渔具.网簖对鳜补充群体有较大危害,不适于作为鳜的捕捞网具.电拖网和电捕仪均属于违法渔具,对鳜资源危害巨大,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禁使用.

著录项

  • 来源
    《水产学报》 |2015年第5期|712-719|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三亚57200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资源保护和管理;
  • 关键词

    鳜; 渔具; 渔获结构; 资源保护; 肖四海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