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摘要

马尾松人工林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低、土壤贫瘠、养分循环受阻等一系列的问题.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组合在林下进行植被恢复,以探索解决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问题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恢复前后林下土壤的微生态效应,分析了5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林肥模式1(紫穗槐+白三叶)对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为显著,增加幅度分别为40.78%、39.99%、39.77%;林肥模式2(大叶胡枝子+白三叶)对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和脲酶活性效果最好,增幅为865%、17.28%,这2种林肥模式对土壤中全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也较好;林药模式(大青+栀子+淡竹叶)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了67.35%,速效钾与全钾分别增加了32.71%、31.25%,脱氢酶活性增加了16.81%;林农模式虽然对土壤微生态的总体改善效果并不突出,但对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不错的效果.以上结果说明对退化马尾松人工林进行林下植被恢复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有显著性效果,结合生产实际,对衡山紫金山林场的退化马尾松人工林来说,幼林可实施以紫穗槐为主的林肥模式进行林下植被恢复,中林可实施以大青+栀子+淡竹叶为主的林药模式进行林下植被恢复.

著录项

  •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7期|50-55|共6页
  •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马尾松;
  •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 微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