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的溶栓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的溶栓研究

         

摘要

目的 使用影像学标准作为探索性结果测量,以确定符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与替奈普酶的可能的效应值.方法 在这个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研究中,选取在武汉市汉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招募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后,随机分配患者(1:1),静脉注射+滴注阿替普酶(0.9mg·kg-1·d-1,最大剂量90mg·d-1,初次推注10%剂量,剩余90%1h内输注)或替奈普酶(0.25mg·kg-1·d-1,最大剂量25mg·kg-1·d-1,单次推注).使用最小化和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每组8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h,治疗后72h,以及治疗后7d进行NIHSS评估.在第30天和第90天通过电话采访进行了失能评估量表(mRS)评估.在治疗前进行CT灌注和CTA成像.影像学随访包括溶栓后24~48h的非灌注CT和CT血管造影.结果 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计104例入选.52例患者被分配接受替奈普酶治疗,52例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替奈普酶组患者具有较大的中位核心体积,并且在治疗前CTA该组中具有较大的动脉闭塞的比例较高.71例患者的主要影像检查效果良好,67例适合于再通评估.安全评估显示替奈普酶组8例和阿替普酶组14例有出现脑内出血.与阿替普酶组中的5例(10%)相比,替奈普特组中只有1例患者患有实质性出血.出现症状的脑内出血,SITS-MOST(Safe Implementation of Thrombolysis in Stroke-Monitoring Study)或ECASS II(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II)在治疗组之间无差异.在第90天,有22例接受替奈普酶治疗,16例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的效果无差异,替奈普酶单独给药方式的简易性使替奈普酶更加有利于临床,对用于AIS的替奈普酶应用效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