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脾恶湿更恶燥'浅析

'脾恶湿更恶燥'浅析

         

摘要

中医历代医家普遍认为"脾喜燥恶湿",但国家级名老中医白长川教授根据中医对脾脏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的认识,提出"脾恶湿更恶燥"的独特观点.本文基于对"脾阴""脾湿""脾恶湿""脾恶燥"相关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的阐述,从燥湿太过、过用苦燥或苦寒药、过食辛燥食物、思虑太过均可伤及脾阴以及标本中气理论等方面论述"脾恶湿更恶燥"的具体内涵,指出治疗脾脏相关疾病应以平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脾脏的藏象学说理论并指导临床用药,使临床工作者对脾脏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著录项

  •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 辽宁 116023;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 辽宁 116023;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脏腑学说;
  • 关键词

    脾阴; 脾湿; 脾恶湿; 脾恶燥; 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