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

     

摘要

变社会动乱为天下和谐,贯穿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孔子不忍礼崩乐坏,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经验,主张克已复礼以德治国.孟子沿着孔子的思路扩展,形成了仁政说和养气说,使德治思想得以全面发挥.儒家是从统治者的历史经验升华起来的学说,有待新的时代的检验,其实践遇到挫折,便遭到怀疑.受到忙于耕种织、难于温饱的劳动阶层的怀疑,儒学便成了"繁饰礼乐"、"倍本弃事"的伪君子,产生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受到了因战乱沦落而心灰意冷的知识阶层的怀疑,孔子便成了奚落嘲笑的丑角,产生了老、庄道家深邃的关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受到急功近利欲王欲霸诸侯们的怀疑,孔孟王道政治便皆不见用,产生了商韩激进的法治实践.儒、墨、道法的学说,实质上是以德、以爱、以道、以法治国四种社会和谐主张,其优劣互见,长短互补.战国末年,荀子识力超拔,在批判各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的带有总结百家之学意义的社会和谐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