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水平(AChE和BChE)在卒中后痴呆患者(Poststroke dementia,PS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5例,根据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分为PSD组64例和卒中后非痴呆组(posts-troke non dementia,PSND)151例,非痴呆组可分为非痴呆认知功能正常组(post-stroke non cognitive impairment,PSNCI)68例和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组(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83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血清AChE、BChE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SD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工作特征性曲线(ROC)分析血清AChE、BChE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PSD患者较PSND患者年龄、血清CRP、Hcy明显升高,受教育程度、血清AChE、BChE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教育程度、CRP、Hcy、AChE、BChE水平是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血清AChE(r=0.457,P<0.001)、BChE水平(r=0.421,P<0.001)与MoCA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血清AChE、BChE水平对PSD的诊断价值中,灵敏度分别为85.4%、87.6%,特异度分别为81.2%、82.3%,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61,且血清AChE、BChE水平联合检测对对PSD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血清AChE、BChE水平单独检测(P<0.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是缺血性性脑卒中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血液学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PSD患者并予以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