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后7、14 d,分别于光镜下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PECAM-1/CD31)及第Ⅷ因子关联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7、14 d,贝复济组、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显著多于贝复济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的VEG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黄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CD31、VW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褐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4 d,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贝复济组比较,术后14 d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白竭散通过增加创面VEGF、CD31、VW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