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从“小文学观”走向“大文学观”——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转型刍议

从“小文学观”走向“大文学观”——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转型刍议

     

摘要

一、"大文学观"的倡导及其内涵"大文学"的概念在中国出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最初只是"杂文学"的别名.提出"大文学观"这一文学史观的是著名学者杨义先生.2000年底杨义在《认识"大文学观"》的论文中指出:"古代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奉行的是‘杂文学’的观念,20世纪接受西方‘纯文学’观念,把文学祛杂提纯,采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分法;到了世纪之交,文学开始怀着强烈的欲望,要求在文化深度与人类意识中获得对自己存在的身份和价值的证明,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大文学’的观念"[1].此后,"大文学观"这一概念逐渐被学者们所运用、阐释[2][3][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