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医学》 >非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非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Warren和Ma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研究者们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隐藏在Hp后面的非幽门螺旋杆菌(non-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bacters,NHPH)也逐渐跃入研究者的视线。他们发现NHPH与胃内疾病,如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消化性溃疡等关系密切,但也发现两者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由于其对胃内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故本文就胃内非幽门螺旋杆菌的流行情况及检测方法以及其致病机制做系统综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