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医药》 >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新概念

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新概念

         

摘要

@@德国Mainz大学的A.Perneczky教授于1999年提出了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的概念[1]。其宗旨在于根据个体解剖及病灶特点设计手术入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去除不必要的结构暴露或破坏,凭借精湛的显微手术基本功,以最小的创伤取得最好的手术疗效。狭义地讲,如同通过旧时很小的门锁孔,可窥视到室内的景象一般,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经一个2cm左右的颅孔,在显微镜下进行颅内各种疾病的手术。广义的概念则不仅仅局限于解剖意义的定义,而是指通过精确的定位,以最小的手术创伤,以取得最佳手术疗效的术式。rn 事实上,在此之前,神经外科“锁眼”手术已在某些颅脑疾病中得到应用。如三叉神经痛、垂体瘤经蝶窦手术等均是在一个2cm左右直径的“锁眼”颅孔下进行手术。而在Mainz大学的神经外科,这种术式已常规应用于各种脑肿瘤、脑血管病及脊髓病变手术[2,3]。我科半年来已有“锁眼”显微手术治疗各种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血肿等50余例的经验。rn 手术适应证:神经外科的绝大多数手术均可采用“锁眼”显微手术方式进行。对一些解剖位置固定的病灶,如鞍区、桥脑-小脑角、脑室系统肿瘤、各种动脉瘤等,可选择相应的“锁眼”入路到达病灶。病灶位置距颅孔越远,则相应的手术操作范围因显微镜照明光线投射范围增大而扩大。对巨大的颅内肿瘤,可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从狭小的颅孔中取出病变组织。巨大肿瘤生长常累及周围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常规手术时,也常需行分块切除,因而采用“锁眼”手术方式,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rn 手术器械要求:(1)良好的手术显微镜是“锁眼”显微手术的基本要求。因手术的颅孔狭小,需不断调节显微镜视角,扩大照明光线投射范围。目前,具有电磁锁开关调节功能的手术显微镜可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2)显微器械的改进:在垂体瘤经蝶手术中,可体会到枪剌式杆状的刮匙,可有效地增加操作的可视空间,避免了术者手指或器械本身对显微镜下视野的影响。在“锁眼”显微手术时,可采用类似的杆状显微剪刀、剥离子或动脉瘤夹持夹器等。(3)颅钻系统:手术时可用铣刀取下一个2cm左右直径的小骨瓣,形成手术骨窗,术毕,可将小骨瓣复位固定。必要时可用磨钻,磨除骨窗缘的内板,以扩大视野。(4)自动拉钩:可自动固定术野暴露范围,不影响操作视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