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 )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行全盆腔IMRT的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骨髓进行限量的IMRT (BMS-IMRT )组[共56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3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25例),年龄(43.03±4.49)岁]和未限量的IMRT组[共53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2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32例),年龄(42.72±5.23 )岁],2组均在放疗计划系统勾画照射范围内的骨髓,包括腰骶椎、髂骨、坐骨、耻骨及近端的股骨。观察2组患者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情况、骨髓照射体积与剂量及放疗过程中骨髓照射体积、剂量与骨髓抑制程度的关系。2组间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的比较采用 t检验;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计数(WBC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体积、照射剂量相关,BMS-IMRT组与IMRT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4.220~2.923,均 P>0.05 ),在2组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对比中,骨髓的V 20(≥2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40(≥4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直肠V 45(≥45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D 2%(近似最大剂量)及小肠D 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696~2.917,均 P< 0.05 )。2组间WBC及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28、6.813 , P=0.035、0.033 ),血小板、RBC及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85、0.006、1.419 , P=0.825、0.938、0.492 )。对于行单纯放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09, P=0.008),而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73 , P=0.786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无论是在行单纯放疗还是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4.741、1.523, P=0.093、0.217),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9、1.845、1.158、0.610, P=0.544、0.398、0.560、0.558)。 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在行全盆腔IMRT的过程中,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呈正相关,在行IMRT时应对骨髓进行保护及限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