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直肠癌同步放化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照射剂量-体积因素分析
【6h】

直肠癌同步放化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照射剂量-体积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 治疗设备

3 放射治疗方法

4 同步化疗方案

5 患者一般临床因素采集

6 骨盆剂量体积参数采集

7 骨髓造血功能监测及急性骨髓抑制的评价标准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治疗期间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

2 急性骨髓抑制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3 与急性骨髓抑制相关的剂量学因素分析

4 各项细胞计数最低值的相关剂量学因素分析

附图

附表

讨论

1 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

2 患者临床因素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

3 放疗剂量体积因素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盆腔肿瘤调强放疗中对骨髓保护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探讨急性骨髓抑制与患者的一般临床因素及骨盆骨髓的剂量体积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寻找急性骨髓抑制的预测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1~76岁,中位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为59.1岁;已行直肠癌手术患者31例,未行手术患者19例;临床分期:I期2例,Ⅱ期24例,Ⅲ期17例,Ⅳ期7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采用热塑膜对患者进行固定,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利用CT进行定位,勾画GTV、CTV、PTV及危及器官,应用美国CMS-Xio4.4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95%PTV剂量为45Gy~62Gy(中位剂量为48Gy),常规分割照射,1.8~2.0Gy/次/日,5次/周。全组患者均采用同期卡培他滨1650mg/(m2·d),分2次口服,5天/周化疗方案,直到放疗结束。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对急性骨髓抑制进行评估,整个盆腔骨髓(Pelvic Bone Marrow,PBM)勾画分为髂骨、低位骨盆及腰骶椎三个子区域,骨盆剂量体积参数采集包括髂骨V10、V15、V20、V25、V30、V35、V40,髂骨受照的平均剂量(Dmean)及髂骨体积(Volume);低位骨盆V10、V15、V20、V25、V30、V35、V40,低位骨盆受照的平均剂量及低位骨盆体积;腰骶椎V10、V15、V20、V25、V30、V35、V40,腰骶椎受照的平均剂量及腰骶椎体积;整个骨盆V10、V15、V20、V25、V30、V35、V40,骨盆受照的平均剂量及体积;95%PTV受照剂量(PTV Dose)及PTV受照体积(PTV Volume)。对急性骨髓抑制与临床因素及骨盆骨髓的剂量体积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剂量体积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水准为P<0.05;应用ROC曲线对与急性骨髓抑制相关的剂量学因素进行评估,并预测发生急性骨髓抑制的骨盆剂量学界值;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治疗期间血细胞计数最低值与剂量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在治疗期间,全组患者共发生急性骨髓抑制37例,总发生率为74.0%;其中1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46.0%(23例);2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20.0%(10例);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4例);无4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白细胞抑制率为58.0%(29/50);中性粒细胞抑制率为24.0%(12/50);红细胞抑制率为24.0%(12/50);血小板抑制率为8.0%(4/50)。全组患者白细胞最低值的中位值为3.73×109/L(1.89~8.0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值的中位值为2.34×109/L(0.8~6.8×109/L),血红蛋白浓度最低值的中位值为117g/L(60.3~154.5g/L),血小板计数最低值的中位值为163.5×109/L(57~268×109/L)。
  2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临床分期、有无手术史等临床因素与≥2级骨髓抑制的发生均无相关性(P>0.05)。
  3单因素分析发现髂骨V20、V25、V35、Dmean,低位骨盆V20、V25、V30,腰骶椎V15,骨盆V15、V20及PTV体积与≥2级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相关,骨盆V20与≥2级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髂骨V20及腰骶椎V15为与≥2级白细胞减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髂骨V20、腰骶椎V15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709,预测界值分别为61.09%、85.2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67与1、0.49;骨盆V2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预测界值为83.5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0.96。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髂骨V10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24(P<0.001);腰骶椎V10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值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73(P=0.001);腰骶椎V25与血红蛋白浓度最低值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65(P=0.006)。
  结论:
  在直肠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主要与放射治疗有关,且多为1级~2级。本课题未发现所研究的临床因素与≥2级急性骨髓抑制具有相关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与低剂量体积参数有关,髂骨V20、腰骶椎V15与骨盆V20为≥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