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阁

         

摘要

<正> 清代内阁虽名为“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厘治宪典,总钧衡之任”的中枢机关,实则清朝一代大政所从出,并不在内阁,而在议政大臣,后来则在军机处。清代内阁沿于明而不同于明。明初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诛胡惟庸,罢丞相不设,永乐以后,大学士以五品官(编修、检讨、侍读、侍讲等)入阁办事,品级远在尚书、侍郎之下,但兼尚书、侍郎则加官至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所以明中叶以后有首辅、次辅、群辅之分。清代则不同,大学士初为满一品、汉五品,嗣改汉为二品,后定满汉均为正一品。一般以授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拜相,实则大学士如不兼军机大臣,等于空的兼衔。考清入关前,设立内三院(内国史院、内弘文

著录项

  • 来源
    《历史教学》 |1985年第4期|50-50|共1页
  • 作者

    王湘云;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