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医学》 >运脾化浊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脾CT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运脾化浊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脾CT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摘要

cqvip:目的观察运脾化浊颗粒对胃热脾困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脾CT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2018年5~11月通过临床招募的方法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选取92例胃热脾困证NAFLD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250 mg,Bid,疗程2个月;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口服运脾化浊颗粒免煎中药,每日1剂,早晚各半剂开水冲服,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CT值、脾脏CT值,计算肝脾CT比值,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肾功能肌酐、尿素氮(Cr、BUN)、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等,并评价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脏CT值为(46.86±5.25)HU,肝脾CT比值为0.95±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2.72±4.69)HU、0.87±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HOMA-IR分别为(35.67±4.78)U/L、(35.69±4.89)U/L、1.44±0.30,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42.41±4.76)U/L、(43.41±4.63)U/L、1.36±0.36,其中观察组ALT、AST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Cr、BUN、心电图等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且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在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口服运脾化浊颗粒可以改善胃热脾困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脾CT比值、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其安全性较高,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