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医学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内科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1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按照入院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63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68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水平,并于治疗结束后就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有创通气率、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依从性得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有创通气率、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18%(11/68)、(162.34±33.45) min、(23.9±5.6)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7%(26/63)、(178.26±39.54) min、(28.4±7.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水平为(76.33±12.54)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2±8.4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2水平为(54.24±5.62)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61.25±6.1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H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水平为(86.21±4.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8±6.21)%,肺动脉压为(17.68±2.63)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6±3.2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23.5±5.3)次/min、(94.2±9.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6.4)次/min、(101.5±10.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配合治疗、步行锻炼、呼吸锻炼三方面的依从性得分别为(2.62±0.76)分、(2.74±0.82)分、(2.66±0.7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0.48)分、(2.26±0.51)分、(2.11±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COPD能明显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改善其通气功能、减少有创通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