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医学》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两种麻醉方式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将30例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15例为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两组均在局麻下行左侧挠动脉穿刺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漂浮导管.A组以咪唑安定5 mg、依托咪酯0.1~0.3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芬太尼2~4 μg/kg诱导插管,泵注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平稳.B组择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针内针推注重比重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0 mg,留置硬膜外管备用,调整麻醉平面至T6水平,泵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即开始手术.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10、30、60 min、术毕放气腹后15 min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两组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排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气腹时间、不良反应,计算两组各时点的氧供(DO2)、氧需(VO2)及氧摄取率(ERO2). 结果 两组患者DO2、VO2及ERO2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两组麻醉后及气腹过程中VO2、ERO2均显著降低(P<0.05);B组术毕停气腹15 min后VO2、ERO2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A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腹过程中较麻醉前均有所增加,且术后15 min未能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及气腹过程中PaCO2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气腹后30 min比A组高(P<0.05),术毕15 min下降至麻醉前水平. 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ASAⅠ~Ⅱ级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均满意.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简便,术后恢复较快,但气腹过程中有高碳酸血症风险,术中应加强监测和麻醉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