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地质》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

         

摘要

充分考虑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干酪根、族组分、固体沥青及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碳同位素及芳烃标志物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油藏各区域储层早期均存在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来源,后期来源有较大差别,麻江古背斜以南各地沥青均不同程度与中寒武统都柳江组有关,北凯里液态原油及油苗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印支期成藏产物,其保存环境为储层早期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封闭系统.在油源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流体活动规律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及邻区下寒武统、都柳江组、五峰组及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黔南海西期断裂系统与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构成不同期次油气运聚的输导系统,海西期形成的一系列正断裂是麻江古油藏成藏的关键.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地质》 |2014年第3期|982-994|共13页
  • 作者单位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2;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石油、天然气;
  • 关键词

    古油藏; 沥青; 有机碳同位素; 油源识别;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麻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