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教育 》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摘要

儿童攻击性行为指的是由于自己的某些欲望或需求(有时存在无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些敌意、讨厌或憎恨等情绪,对别人或玩具、物品等目标采取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它的主要表现有:辱骂别人、嘲笑别人、大声哭闹、叫嚷撒泼、污蔑别人等用语言攻击他人的行为;撕咬别人、踢打别人、抢别人东西、破坏物品等肢体性的攻击行为和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伤害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常常会引起自己与别人、自己和集体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是矛盾冲突,对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成长很不利。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很有可能会伴随幼儿整个成长过程甚至一生,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给同伴的健康全面成长和幼儿集体和谐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