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药品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艾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艾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艾迪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借鉴.方法:收集近5年艾迪注射液ADR文献案例和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某两家医院上报数据,利用IBM?SPSS?Modeler软件,综合运用决策树(C5.0)算法、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决策树(C5.0)算法结果显示,用药剂量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重要性57.44%),其次是过敏史、溶媒用量、性别.贝叶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DR累及器官受原患疾病影响最大(重要性29.84%),其次为用药剂量(重要性20.32%).神经网络分析结果与贝叶斯网络基本吻合,原患疾病是最重要影响因素(重要性25.31%),其次为年龄(重要性16.39%),再次是用药剂量(重要性15.33%).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置信度最高的规则显示,对无过敏史的男性患者,以250?mL的5%葡萄糖为溶媒滴注艾迪注射液,发生ADR的例数为24例,占比13.41%,其中54.17%的案例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挖掘结果准确率偏低,其中贝叶斯网络正确率最高,为62.57%,决策树(C5.0)算法正确率为39.66%,神经网络"ADR累及器官分类总体正确率"为32.4%.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得到的6条规则支持度均在10%以上,且提升度均大于1,关联分析具有意义,但置信度均低于60%,条件概率偏低.整体挖掘结果不够理想,可能与样本量有限、临床用药复杂性相关,尚需大样本量数据及最优的挖掘算法来研究和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