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核因子κ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核因子κ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摘要

探讨核因子κBp6 5亚基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分为 6个时相点 (6h和 1、3、5、7、1 4d) ,每个时相点 3只大鼠。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 中膜在第 5天增加 ,1 4d达到高峰。管腔面积随时相点减小。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 ,反义组 +诱骗组较反义组、诱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 (P <0 .0 5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 6h即可检测到 ,3、5、7d后持续表达增加 ,1 4d后表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蛋白质表达在 6个时相点均为阳性染色 ,1 4d达到高峰 ;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治疗后 ,与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相比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 (P <0 .0 5 )。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蛋白抽提物显示 ,核因子κBp6 5在血管损伤后 6h有一定蛋白表达 ,1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至 7d达高峰 ,1 4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