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形成中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作用及CREG表达变化
【6h】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形成中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作用及CREG表达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和文献回顾

1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作用

1.1引言

1.2材料和方法

1.3结果

1.4讨论

1.5结论

2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VSMC表型的转化及CREG的表达变化

2.1引言

2.2材料和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2.5结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治疗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再狭窄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了PTCA的远期疗效.目前认为,再狭窄主要机理为扩张动脉段的弹性回缩、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与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管壁重塑以及血栓的参与和机化.血管内皮损伤诱发的VSMC增殖及向内膜迁移、随之引起的内膜增生被认为是PTCA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近年发现血管几何构型改变,即血管重塑对PTCA术后管腔丢失亦具有重要的作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关系及在管腔丢失中两者的协同作用,尚未完全阐明.VSMC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是VSMC增殖与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但VSMC表型转化的基因调控机制尚未明确.近期我们以人VSMC HITASY克隆株,采用差异显示PCR法发现E1A激活基因细胞阻遏子(CREG)可能与VSMC的分化和表型调控有关.但CREG对VSMC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该研究采用了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通过动态观察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壁各成份结构的变化,检测新生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的表达变化及血管壁中CREG mRNA、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1)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发生规律和两者相互关系及在管腔丢失中两者的协同作用.(2)再狭窄形成过程中VSMC增殖和表型转化的规律及CREG在新生内膜增殖中的调控作用,为研究CREG防治增生性血管疾病的作用奠定基础.实验方法(1)建立大鼠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区域的血管段制备标本、HE染色,形态学观察.(2)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算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腔面积、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以及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L截面积).(3)采用TRIZOL法提取大鼠颈动脉的总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中CREG mRNA的动态变化.(4)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中PCNA、SM α-actin和CREG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 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均是再狭窄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再狭窄的形成由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失衡所决定,两者协同导致管腔狭窄.VSMC的表型转化、增殖、迁移和分泌ECM导致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CREG参与VSMC的表型转化、增殖的调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