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教育》 >情绪弹性理论及其实践启示

情绪弹性理论及其实践启示

         

摘要

一、情绪弹性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文明的韧性》,旨在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学生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国内研究心理弹性的学者席居哲认为,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的本质就是摧而不垮、愈挫弥坚。1888年,著名哲学家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中提道:“任何杀不死我的东西,会使我变得更强大”,这句名言就蕴含了心理弹性的思想。

著录项

  • 来源
    《江苏教育》 |2021年第16期|21-23|共3页
  • 作者

    朱仲敏;

  •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032;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培训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心理学会德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445;
  • 关键词

    情绪弹性; 来源; 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