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 >儿童Clq肾病的临床分析

儿童Clq肾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Clq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的特点,以加强对Clq肾病的认识。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明确诊断为Clq肾病的患儿17例,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同期共389例患儿因各种肾脏疾病行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参照Clq肾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Clq肾病者共17例,占同期肾脏活组织检查的4.4%。其中男7例,女10例,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时的年龄为2~11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6例,大量蛋白尿3例,血尿8例(其中1例表现为持续肉眼血尿).肾功能均正常。肾脏病理检查显示,5例(5/17)为微小病变(MCD),10例(10/17)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2/17)为轻微病变(表现为系膜节段性轻度增生)。免疫荧光检查示,肾小球系膜区均以Clq沉积为主,强度为(++)~(+++),同时伴C3、IgM沉积者较多,未见"满堂亮"表现。电子显微镜下,除1例未见肾小球外,其余16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分布在系膜区和(或)内皮下。1例患儿在肾脏活组织检查后失访,其余16例予以治疗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18)个月。1例轻微病变患儿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目前完全缓解。其余15例予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完全缓解7例(7/15),分别是2例FSGS、1例轻微病变和4例MCD患儿;部分缓解7例(7/15),分别是6例FSGS和1例MCD患儿;无效1例(1/15),病理表现为FSGS,但目前肾功能正常。结论Clq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改变以FSGS和MCD为主,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FSGS的疗效和长期预后不容乐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