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晚清词坛的词学理论研究——兼论“重、拙、大”的文学史意义

晚清词坛的词学理论研究——兼论“重、拙、大”的文学史意义

             

摘要

晚清临桂词派在总结千年词史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拙、大"的词学理论。"重"指深沉真挚厚重的思想情感。"拙"指质朴自然。从词的文体学意义去思考,"大"有双重意义:一是大视野、大情怀,二是光"大"词体,肯定词不同于诗的特质,无关乎内容,强调对词体的认识。临桂词派努力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将"大"暗隐于"重、拙"去实现,"大"是其最高的理想和追求。然而,词与主流文化剥离,"重、拙、大"难以实现,只能是临桂词派在19世纪中叶文化转型之际提出的理想化复兴之路。但"重、拙、大"的提出,既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和改革,体现世变中的词人对词的坚守和对词学发展的追寻,也体现出临桂词派对词文体意识的强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