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有关出土文献的“阅读习惯”问题

有关出土文献的“阅读习惯”问题

         

摘要

出土文献"阅读习惯"是指人们以何种方法和原则释读、释写出土文献。古人在传抄、转写古代文献及异域文献时,多数情况下不会刻意保存文本中的历时、共时差异,但也有少数例外。今天楚地出土的战国简帛文献中,偶尔可见早期文字的孑遗,有的抄本还具有明显的齐鲁系或晋系文字特点。以上特点,基本反映了古人的"阅读习惯"。今人在释读出土文献时,在"阅读习惯"上往往存在"趋同"与"立异"两种倾向。所谓"趋同"就是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意义不同之处说成是相同的,所谓"立异"则与"趋同"正相反。这两种倾向集中体现在对通假关系、通假尺度的理解和把握上。过去普遍认为在释读出土文献时国内学术界易于"趋同",而国外汉学界易于"立异",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客观的。科学的古文字学分析以及对相关文义的准确理解,是正确选择通假关系的重要基础。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文本抄写时代的文字形体及用字习惯,才能处理好出土文献"阅读习惯"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