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熊果酸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熊果酸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熊果酸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考察熊果酸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口服灌胃方式给大鼠服用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分别于给药后0、0.25、0.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和12.00 h,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血浆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HPLC-MS测定血浆中熊果酸的浓度并绘制药代动力学曲线。方法的色谱条件为,固定相:Sino Pak-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甲醇-纯净水(含体积分数为0.02%的三乙胺)(体积比为90∶10),流速:0.5 m 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为:采集方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离子极性:负离子,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检测离子:熊果酸m/z=455.7、甘草次酸m/z=470.6,N2体积流量:35.0 L·min-1,加热温度:350℃。药动学数据处理采用中国药理学会编制的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结果熊果酸的线性为10~640μg·L-1,定量下限为1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为80.57%,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熊果酸-乙醇共晶和熊果酸原料药经灌胃给药后,AUC0-12 h分别为(279.7±22.9)和(171.1±11.4)h·μg·L-1,AUC0-∞分别为(352.9±45.0)和(297.9±65.9)h·μg·L-1,ρmax分别为(83.5±4.1)和(44.01±2.79)μg·L-1。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熊果酸-乙醇共晶灌胃给药后明显提高其血药浓度,改善生物利用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