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化研究》 >民族想象与身份认同:《舌尖上的中国》透视

民族想象与身份认同:《舌尖上的中国》透视

         

摘要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用了许多新鲜的视觉影像元素,但整体上仍然是在主流话语框架中的言说。其中虽有许多对个体的展现,但仍然属于宏大叙事。本文从解说词、叙事、视听语言编码等方面入手,分析此片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使用了大量结论性、论断性的句式,以及最高级比较句式,字词、句式、文体风格上都显示了权威性,在视觉编码上,再现并调动了公众记忆中熟悉的国民形象。片子还通过所选的众多美食地点,用编排构成的时空跨越方式,对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美的一贯表述进行了重申,并顺便赞美了地方性、本真性,为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生活同质化的国人提供了抚慰性愉悦,完美地达到了纪录片预期的目的,即对外建立中国形象,对内促进国人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身份认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