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文化遗产 >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

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

     

摘要

对于鸬鹚,人们存在多元认知与解释.野生鸬鹚在一些地区作为"害鸟"遭到驱除,而在其他地域,又被认为是水体环境改善的标志,而成为"益鸟".相对于此,驯养鸬鹚捕鱼作为渔民传统生计方式,在一些地区或被指定为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此时,若鸬鹚捕鱼的展演导致旅游市场乱象或造成安全隐患,则又会受到行政部门的"排斥".如此多元的认知体系,往往使得地域社会的鸬鹚与渔民处于尴尬境地.本文以云南洱海湖区的鸬鹚作为个案,聚焦于既有研究尚无关注的驯养习俗,发现白族驯养的鸬鹚超脱"捕鱼工具"范畴,而被视为是连接自然与文化交界面的特殊存在,渔民通过分类、祭祀、仪式等社会装置将鸬鹚纳入白族的自然、文化认知系统,彰显其地域特色.面对洱海湖区的驯养鸬鹚,我们需要的不是孤立强调其"自然属性"或"文化特质",而是在不影响渔业资源、不形成旅游乱象、不造成环境污染、不出现安全隐患的前提下,保障内部社会的渔民能公平、合理利用鸬鹚捕鱼以维系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同时,在其数量、规模、隐患、环保等层面的管理上也可借助外部社会的力量与规制.此时,鸬鹚可能会成为民众以多元视角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共生关系的良好契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