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当代儒学 》 >从“七情”到“真乐”:论儒家的忧乐情感

从“七情”到“真乐”:论儒家的忧乐情感

             

摘要

"孔颜之乐"是儒家忧乐观的典型。先秦儒家典籍中所讨论的忧乐情感,就其"有无对象"而言可以分为两类。有对象的情感是"七情",在此层次上,儒家的忧乐情感指向个人修身、社会治理与天地万物,忧具有比乐更加深刻的内涵。依其对象有具体情境、想象情境与抽象观念的差异,"七情"也可以分为三类,而"孔颜之乐"不属于任何一类。因此,它只能是宋明儒者所理解的无对象的"真乐",是一种臻于道德境界的自发自得之乐。在儒家思想中,"真乐"比依靠对象引发的一般情感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