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孔学堂》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摘要

"民吾同胞",有生之类"同体",是朱熹创设社仓的理论基石。从"成周之制""委积之法"的"古法"到汉代以后常平仓、义仓的设置,从制度的层面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惠民的主题,得到了朱熹的充分肯定。但其设置和管理存在缺陷,社仓正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东南三贤"在社仓创设及规制上存有分歧,但出发点均在仁人的恻隐。"爱民"是朱熹荒政的核心,也是他倡行社仓的初心。推广社仓赈荒济困,成为他后半生始终萦绕于心的事业和念想。但"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社仓推行不尽如人意。人有无平等关爱之心和能否严格执法成为社仓成败的关键。朱熹赈济亦讲"利",肯定王安石青苗法有可取之处,但"利"要安放在正心修身的基点之上。不论是常平仓、义仓还是社仓,都属于赈灾视野下的粮谷调剂,更重要的在于将救灾与劝农促生产很好地结合起来。"爱之理"最终要落实到仁者济民纾困的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