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摘要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具有抑郁倾向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05-04/2005-05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与Beck抑郁量表从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4级大学生500人中筛选出抑郁倾向较为明显的学生30人,选择自愿参加治疗的大学生15人进行干预。按一定的性别比例分为两组,同时开展治疗。利用认知重建技术纠正负性认知,促进理性思维;用活动安排、人际交往技能训练等进行行为矫治;利用放松疗法克服紧张、焦虑。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共分8次,1次/周,100min/次。每次活动都有明确主题,第1次介绍抑郁知识以及治疗原理和活动安排,通过游戏促使成员相互熟悉、信任;第2次倾诉烦恼,鼓励成员大胆表露自我;第3次借助认知偏差问卷寻找自身经常出现的负性认知;第4次归纳负性认知的特点,并反省负性认知对自己情绪的影响;第5次讨论理性认知的特点;第6次讨论理性认知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第7、8次巩固理性认知的效果。每1次活动后要求写出咨询日记并安排作业。于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第2次症状自评量表测验和Beck抑郁量表测验,同时让参加者进行自我报告。结果大学生15人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大学生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Beck抑郁测验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呈显著性[(1.81+0.35),(3.37+0.35),t=9.40,P<0.01];[(10.80+5.61),(22.45+4.45),t=9.09,P<0.01]。大学生自我报告情绪更为乐观,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信心与人际交往能力。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纠正具有明显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负性认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有显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