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及冲击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的传导特征

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及冲击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的传导特征

         

摘要

背景: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和腰椎关节冲击手法的目的都是纠正椎间关节的半脱位状态,但两种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如何传导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测量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和冲击手法过程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法对关节压力作用的异同。方法:12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腰椎标本(T12-S2)随机分为2组。一组模拟松动手法(n=6):预加载15°,速度3(°)/s,最大加载角度20°,速度1(°)/s,L5棘突水平推力9 N;另一组模拟冲击手法(n=6):预加载15°,速度3(°)/s,最大加载角度20°,冲击速度33(°)/s,L5棘突水平推力22 N。采用Tekscan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测量手法过程中双侧L4-5和L5-S1关节突关节的压力。结果与结论:1两种手法过程中(向右侧旋转再回到中立位),右侧关节压力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左侧关节压力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2两种手法下右侧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冲击手法左侧关节最大压力大于松动手法(P〈0.05);3冲击手法右侧关节压力下降速度大于松动手法(P〈0.01),上升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冲击手法左侧关节压力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均大于松动手法(P〈0.01);4两种手法下旋转同侧关节压力先减小后增大,旋转对侧关节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手法结束后关节压力均恢复到手法前状态;5冲击手法下关节压力变化速度和幅度高于松动手法。冲击手法比松动手法造成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可能性大,使用冲击手法时注意把握冲击速度和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