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六味地黄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小鼠的分子机制

六味地黄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小鼠的分子机制

             

摘要

背景:在临床上,大多数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方剂均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演变而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对六味地黄丸的实验研究大多为体内动物模型的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环磷酰胺120 mg/kg联合白消安12 mg/kg腹腔注射制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小鼠模型,然后用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小鼠进行干预,干预12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8-羟脱氧鸟苷、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卵巢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卵泡颗粒细胞超微结构及颗粒细胞线粒体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核受体转录辅激活因子(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transcriptionfactorA,TFAM)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活性氧、8-羟脱氧鸟苷水平降低(P<0.05),雌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升高(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卵巢组织中闭锁卵泡和黄体较多,个别可见次级卵泡,间质纤维化增生;实验组小鼠卵巢组织可见大量闭锁卵泡,黄体较少,边缘可见原始卵泡,次级卵泡较少,未见明显成熟卵泡;③透射电镜发现实验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内细胞器较完整;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卵巢组织PGC-1α的表达水平在第4周稍有升高至第8,12周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小鼠卵巢组织TFAM的表达水平在第4周时短暂升高,然后稍有所下降,但结果均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⑤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通过PGC-1α-TFAM-ROS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