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体外循环下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

体外循环下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镶嵌模式(hybrid procedure)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下采用手术及封堵相结合的镶嵌技术矫治小儿mVSD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天~12岁;体重3~32kg。7例为单个mVSD,38例为多发性VSD。同时合并大血管错位(D-TGA)1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肺动脉狭窄(PS)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主动脉缩窄1例。均在心脏停跳后直视下将导引钢丝经三尖瓣孔自心脏右室面穿过VSD至左室面,直视下置入导引器,然后送入封堵器,完成mVSD封堵。多发性VSD 38例,予自体心包片修补膜周部等较大的VSD,心内其他畸形同期完成矫治。结果 42例置入单枚封堵器(直径4~10mm)、3例置入双枚封堵器(直径4~7mm)。手术经过顺利,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天小于8月龄组EF均值低于正常,大于8月龄组EF正常,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规每天给予5mg/kg肠溶阿司匹林3~6个月。术后随访超声检查示封堵器位置无偏移,无残余分流,无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Ⅲ度传导阻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术后因重症感染放弃治疗1例,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体外循环下镶嵌技术治疗小儿mVSD明显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简化了手术过程,降低了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