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基层医药》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及治疗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及治疗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伴或不伴浸润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检测,角蛋白(CK)、肌上皮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增殖标志Ki-67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并随诊患者。结果 5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6.76±10.19)岁,占同期乳腺癌的0.99%,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乳腺中央区无痛性肿块伴/或不伴乳头溢液。均行手术切除,13例手术后化疗,6例放疗,34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仅4例检出癌转移。大体观察肿瘤呈实体性及结节性病变,可伴有囊肿形成,镜检肿瘤为膨胀性、实体性结节,结节内仅见纤细纤维血管轴,缺乏明显的乳头和筛状结构,细胞巢内细胞缺乏显著异型性,具有黏附性,35例伴有黏液分泌。肿瘤细胞均表达ER、PR、CK8/18,不表达CK5/6、34βE12;CK5/6、34βE12、p63在乳头轴心肌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62%、7.69%,细胞巢及肿瘤周缘肌上皮阳性率分别为21.15%、38.46%、19.23%;CgA、Syn、NSE、CD56阳性率分别为82.69%、88.46%、94.23%、90.38%;HER2大部分阴性,23例FISH检测均为阴性;Ki-67平均阳性指数为4.28%。获得随访的患者中47例(90.38%)仅1例死亡,1例复发,其余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无瘤生存。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罕见独特临床病理类型,好发于老年女性,诊断依赖其独特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和基因特点,与黏液癌和神经内分泌癌密切相关,治疗以手术为主,具有较为惰性的生物学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