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管失败的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管失败的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

摘要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机械通气。拔管失败将导致生理状态不稳定,推迟停止机械通气的时间。目的:研究导致小婴儿先性心脏病术后拔管失败的发生率、病因和危险因素。对象:1998年1月-1999年7月克利夫兰儿童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年满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测量与统计方法:采用回顾分析表法。拔管后24h内复插视为拔管失败。收集研究对象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应指标。对每个研究对象的多个非独立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法评价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为入选 评估模型的标准。优势比(estimated odds ratio,EOR)以95%可信区间表示,最终模型的预见性以患者手术特点曲线下的面积判定。结果:212名3岁幼儿实施了230次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1例幼儿(5.2%)于围术期死亡,202例幼儿接受了219次手术。25.9%(51/197)、51.8%(102/197)和72.6%(143/197)的患儿分别于12、24和48h成功拔管。22例首次拔管失败者,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67.8h(2.4-335.5h),其中5例第2次拔管亦失败,平均拔管时间189.5h(115.8-602.5h)。拔管失败的早期原因为心功能障碍(n=6)、肺疾病(n=6)、气管水肿(n=3)。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为肺高压(EOR=38.7,95%CI2.9-25.8,P<0.001),21-三体综合征(EOR=4.6,95%CI1.8-11.8,P=0.002),超低温循环抑制(EOR=4.5,95%CI0.3-17.5,P=0.018),以上各因素均为拔管失败的独立指标。最主要的指标为肺高压,其预示拔管失败的敏感性为0.83、特异性为0.75。结论:先心病术后小儿约10%拔管失败,其原因多种多样。在该研究中,术前肺高压、先天性综合征、术中循环功能受抑制等均为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应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更好的证实该模型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