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肠道菌群失调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好发于新生儿尤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道急症,主要表现为肠壁局部或全层的炎性损伤甚至坏死,与早产、配方奶喂养和肠道细菌异常定植和增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相关。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NEC的发病率在5%~10%,死亡率在20%~30%,是导致早产儿尤其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近期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以激活不受控的促炎反应从而导致NEC的发生发展。在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组成中,潜在致病菌较多,如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等;有益共生菌缺乏,如专性厌氧菌Negativicutes、双歧杆菌属和丙酸杆菌属等;且细菌多样性降低。迄今为止,对于哪种细菌与NEC发病是因果关系尚无共识,但几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出现在NEC之前的变形菌门失调颇具代表性。来源于革兰氏阴性变形菌的脂多糖(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介导强烈的炎症反应,加之肠道菌群失调与未成熟肠的相互作用,有学者提出将早产儿肠道细菌异常定植作为NEC主要诱发因素的假设。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施用可能通过激活NOD2信号通路或调节淋巴细胞平衡的方式来干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危害,为NEC的早期防护提供一种新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