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和阴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和阴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和阴性原发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活检及会诊中83例ALCL。最后确诊为原发性系统性ALCL 74例,其中有8例未做ALK检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表达CD30、AL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2、CD3、颗粒酶B/T细胞内抗原(TIA)-1的情况,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病毒小mR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结果 ALK+ALCL 48例,ALK-ALCL18例。ALK+ALCL发病年龄明显较ALK-ALCL年轻,中位年龄分别为18和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ALCL比ALK-ALCL患者更多伴有发热症状(33:4),常常是高热,并且总体存活率(80%:71%)和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12.5个月)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K+ALCL更多原发于结内(81%:56%)。ALK+ALCL和ALK-ALCL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明显,多数病例呈弥漫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状生长;66例ALCL中均可以见到标志性细胞,8例有灶状坏死,偶见黏液基质。ALK+ALCL主要亚型是普通型(35例),其次是淋巴组织细胞型(8例),小淋巴细胞型(3例)和肉瘤型(2例)少见;ALK-ALCL绝大多数是普通型(17例),仅1例是淋巴组织细胞型。ALK+ALCL总是同时表达ALK、CD30和EMA;ALK+ALCL的EMA表达率更高(100%:72%,P<0.05),ALK+ALCL的T细胞标记(如CD2/CD3、CD43/CD45RO)的表达率较低,细胞毒性分子表达率较高(P>0.05)。ALCL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FISH结果显示4例ALK+ALCL中1例ALK基因正常,1例基因断裂伴多拷贝,2例仅有断裂;1例ALK-ALCL中ALK基因正常。结论 ALK+ALCL与ALK-ALCL在形态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