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μm。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0.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0.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0.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