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在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在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变化在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 394例完全缓解的子宫颈鳞癌患者纳入本研究, 患者年龄18~72岁, 中位年龄46岁;临床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4年的分期标准, Ia期71例, Ib期360例, IIa期254例, IIb期207例, IIIa期95例, IIIb期289例, IVa期106例, IVb期12例。其中685例I~IIa期患者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 709例IIb~IV期患者予同步放化疗。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CC-Ag水平的变化, 以血清SCC-Ag水平≤1.95 μg/L为SCC-Ag阴性表达, &1.95 μg/L为SCC-Ag阳性表达, 分析治疗前SCC-Ag阳性表达情况、经治疗SCC-Ag转阴后的复发率与子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联合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比较复发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SCC-Ag水平再升高时间与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时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复发部位的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1 394例子宫颈鳞癌患者中, 治疗前SCC-Ag阳性患者1 169例, 治疗前SCC-Ag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明显相关(P&0.01);而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1 169例治疗前SCC-Ag阳性表达患者治疗后均转阴, 经治疗SCC-Ag转阴后复发患者279例, 其复发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明显相关(P&0.01)。(2)279例复发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 血清SCC-Ag水平再升高的中位时间为12.4个月, 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中位时间为19.0个月, 前者早于后者3~9个月, 患者血清SCC-Ag水平再升高的中位时间与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中位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9例复发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 中心性复发患者中血清SCC-Ag水平&5 μg/L者占4.2%(4/96), 盆壁复发者占56.2%(45/80), 远处转移者占87.4%(90/103), 远处转移和盆壁复发患者血清SCC-Ag水平&5 μg/L者所占比例分别与中心性复发患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处转移患者血清SCC-Ag水平&5 μg/L者所占比例与盆壁复发患者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与临床期别及肿瘤直径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SCC-Ag水平, 有助于早期发现子宫颈鳞癌的复发, 但对中心性复发患者存在局限性, 应引起注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