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自然杂志》 >中医脉诊的图象化和定量化

中医脉诊的图象化和定量化

         

摘要

cqvip: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和不断总结,中医已形成朴素的脉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脉诊诊断技术。脉学理论源于《内经》,立论于晋王叔和《脉经》,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使脉学得到普及和发展。《脉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对于世界医学亦有广泛的影响,早在17世纪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流传于国外。脉象是医生切脉时手指感觉到的脉管搏动的形象,它是一项灵敏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脉象作为中医一项独特的诊断技术,具有简便,无创、无痛的特点而易为患者所接受,然而这一诊断方法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首先,切脉单凭医生手指感觉辨别脉象的特征,受到感觉、经验和表述的限制,影响了对脉象判断的规范化;其次,对脉象的表述依靠语言文字,采取类比的方法,虽然描绘得极为主动,但由子学者的知识和理解不一,对各种脉象的概念认识不够清楚,使初学者感到困惑,费时颇多却不得要领,难以掌握和运用;再则,感知的脉象,无法具体记录和保存,影响了对脉象机理的研究。因此,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和高科技技术,进行脉诊客观化研究,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脉学的重要课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