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史杂志》 >近50年的中国古代疫情研究

近50年的中国古代疫情研究

摘要

@@ 古代疫情是现代防疫减灾工作及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研究必备的回顾性资料和回顾性研究工作,也是研究伤寒、温病、瘟疫、运气学 说等中医主体理论及各家学说的重要客观依据.然而,我国1911年以前疫情记录十分零散, 也比较粗糙简略,加上古人认识上的局限和表述上的含糊,不仅查检辑录工作艰巨,界定、 考证、统计上也有许多技术难题.自20世纪初以后,以伍连德、余云岫、巴吕德、于景枚 、井村哮全等为代表的医学工作者,从传染病专病史和流行病学角度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调 研工作.例如:伍连德对近代中国云南、北海(广西)、广州(广东)、香港、福建、上海等南 中国地区的鼠疫流行史做了大量记载和权威考证[1],对中国霍乱的传入、流行及古代疗法等方面作了探讨[2];伍连德[3]、巴吕德[4]都对上海 一地霍乱流行史进行了研究;余云岫则对中国古医籍记载的霍乱与弓形菌流行性霍乱进行分 析考证[5],并对弓形菌流行性霍乱的传入和流行区域做了研究;此外,余云岫还 对猩红热的名称、疫史、病因、证候、治法等作了系统论述[6];于景枚"痘疮研 究"探讨了天花的传入和防治情况[7];井村哮全的"中国疫疠考"依据史志资料 研究古代瘟疫流行情况[8],等等.这些都为1949年后进行古疫情研究打下基础. 1949年以后,与古疫情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七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