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 >80例晚期NSCLC吉非替尼治疗长于6个月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80例晚期NSCLC吉非替尼治疗长于6个月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效的临床预测指标包括:女性、亚裔、无吸烟史、腺癌类型以及产生皮疹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寻吉非替尼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个月的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组经治80例吉非替尼治疗PFS≥6个月的NSCLC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与PFS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70岁、更早的分期(Ⅲb)、非骨转移患者显示出更长的中位PFS(27个月vs12个月;32个月vs12个月;16个月vs10个月,P<0.05).ECOG-PS评分0分-1分较2分-3分者、既往化疗周期数多于4周期或化疗PFS长于6个月者较化疗不足4周期或缓解≤6个月者的吉非替尼中位PFS似乎更长(15个月vs10个月;16个月vs12个月;14个月vs12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出现皮疹及皮疹Ⅱ度以上者的中位PFS较无皮疹或皮疹0度-Ⅰ度者更长(16个月vs13个月,P=0.17;19个月vs11个月,P=0.0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吸烟指数、病理类型、除骨以外的转移部位、初治或复治等因素与吉非替尼治疗长期获益患者的PFS无关(P>0.05).结论 年龄>70岁、更早的分期(Ⅲb)岁、非骨转移患者进行吉非替尼治疗可能获得较长的PFS.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肺癌杂志》 |2010年第11期|1050-1055|共6页
  • 作者单位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肺肿瘤;
  • 关键词

    肺肿瘤;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