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与因子X(FX)联合缺陷症患者进行表型及F7与F10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2016年7月12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治1例48岁子宫肌瘤患者。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FⅦ活性(FⅦ:C)、FⅩ活性(FⅩ:C)等凝血指标,ELISA法检测FⅦ抗原(FⅦ:Ag)和FX抗原(FX:Ag);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F10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SIFT和PolyPhen-2)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以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中提供的三维结构(PDB ID:FⅦ,1dan;FⅩ,1xka)为模型,用Swiss-pdbViewer软件程序分析突变位点对FⅦ及FX蛋白分子内氨基酸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先证者的PT(17.2 s)和APTT(52.4 s)延长,FⅦ:C、FⅦ:Ag与FX:C、FⅩ:Ag下降,分别为42%、55%与35%、43%;母亲、女儿的FⅩ:C分别为40%和42%及F X:Ag分别为43%和47%;父亲、大哥的FⅦ:C、FⅦ:Ag均下降至正常对照的一半左右。测序发现先证者的F7基因第8外显子的c.1238G>A杂合突变导致Arg353Gln多态性,F10基因第4外显子的c.361T>C杂合突变导致Cys81Arg错义突变;父亲、大哥存在F7基因的Arg353Gln多态性及母亲、女儿存在F10基因Cys81Arg错义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表明Cys81Arg错义突变可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蛋白模型分析发现:FX蛋白第81位不带电荷的Cys被带正电荷的Arg取代后,其Cys81与Cys72间的二硫键消失,并且产生空间位阻效应;FⅦ蛋白第353位带正电荷的Arg被不带电荷的Gln取代后,Arg353与Tyr352间的氢键消失。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7基因存在Arg353Gln多态性及F10基因存在Cys81Arg杂合错义突变,且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F10基因Cys81Arg为国际上鲜见报道的突变,其和F7基因Arg353Gln多态性与该家系的FⅩ和FⅦ水平降低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