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传染病杂志》 >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后肝细胞凋亡与炎性因子的表达

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后肝细胞凋亡与炎性因子的表达

         

摘要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D-氨基半乳糖胺致敏大鼠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发生机制。方法56只大鼠分为0 h对照组与1、2、4、6、24和48 h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胺处理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收集肝组织及血清,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反转录(RT)-PCR法检测TNF-α、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53基因表达;收集24 h肝组织用底物显色法检测Caspase-3、8、9、12活性。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经药物处理后,肝组织出现碎片状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从6 h开始,24 h和48 h显著加重。血清TNF-α浓度在1 h处理组为(727.8±261.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F=49.82,P<0.01),2 h处理组为(156.4±52.2)ng/L,显著低于1 h组,但高于对照组(F=30.23,P<0.01);血清IL-1β浓度逐渐上升,24 h处理组最高,为(360.5±121.6)ng/L(F=18.61,P<0.01)。24 h处理组肝组织Caspase-3、8、9、1 2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F=84.96,P<0.01)。iNOS基因在对照组无表达,药物作用后6 h达最高,24 h和48 h则显著下降(F=34.07,P<0.01);p53基因在24 h和48 h处理组表达明显增高(F=37.43,P<0.01);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F=2.94,P<0.05),其峰值均出现在1 h处理组。结论小剂量脂多糖可诱导D-氨基半乳糖胺致敏大鼠发生急性肝损伤;Caspase-3、8、9、12活性明显增强是其特征性改变之一;肝损伤的发生与TNF-α、iNOS和p53基因早期高水平表达有密切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