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 >从度量衡单位看初唐算法文化的多样性

从度量衡单位看初唐算法文化的多样性

         

摘要

度量衡单位与数学实作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贾公彦、孔颖达等以及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朝一溢米,夕一溢米"的注疏看,诸家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度量衡单位的运用不尽相同:在贾注、孔注中度量衡单位实际参与并决定了计算的过程;在甄注、李注中度量衡单位则只是用来做数量转换.这些差异可以从初唐算法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获得理解:甄注、李注实际反映了算学家利用算家传统重建数学与儒学关系的努力;贾注、孔注则反映出儒学家在儒经中发展起来的算法传统,而贾、孔之间的差异表明了儒学家内部的细微分野.因此儒学经典中的数学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数学史研究应拓展其史料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