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放射线治疗骨包虫病的研究

放射线治疗骨包虫病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放射线(6WV-X线)治疗骨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建立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随机分成4组,1组作为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给予40 Gy/5次、50 Gy/5次、60 Gy/5次,6WV-X线定位照射治疗,放疗结束3个月时观察子午沙鼠、囊液内头节死亡数、蛋白质及钙离子浓度变化;比较观察囊皮角质层、生发层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照射区域骨坏死;电镜下观察包虫囊角质层、生发层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组均有死亡病例,但沙鼠一般行为正常。各组头节死亡数(分别为:对照组:22.6个,40 Gy/5次组:96.6个,50 Gy/5次组:131.5个,60 Gy/5次组:155.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囊液内蛋白质(钙离子)浓度随照射剂量升高而降低(升高),蛋白质(钙离子)浓度变化分别为对照组:1.0241(2.8875),40 Gy/5次组:0.7245(3.0541),50 Gy/5次组:0.6171(3.5446),60 Gy/5次组:0.5058(3.8241),各照射组与对照组及各照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各治疗组棘球蚴囊呈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 Gy与50 Gy组,40 Gy与60 Gy组比较,病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50 Gy与60 Gy组间比较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照射组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现象。电镜下观察随照射剂量的升高,囊皮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结论放射线治疗对骨包虫病的治疗有效,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预防不可逆性骨坏死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