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切开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IE)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通道微创手术的患者19例、传统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疗效差异.结果 微创组术前JOA、VAS评分分别为(7.70 ±3.70)、(8.30±1.00)分,术后分别为(26.30±1.50)、(2.20±1.00)分,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前JOA、VAS评分分别为(7.20±4.10)、(8.90±0.70)分,术后分别为(25.70±1.50)、(2.45±0.90)分,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及JOA评分改善率,微创组为(61.15±32.00) ml、(81.15±30.00) min、(2.65±0.74)d、(6.60±1.40)d、(87.70±0.05)%,开放组为(98.80±32.00) ml、(75.05±22.00) min、(12.20±3.94)d、(12.15±1.20)d、(85.50±0.54)%.微创组均未放置引流管,开放组术后引流量为(8.55±3.60) ml.两组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方面优于开放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