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研究进展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研究进展

         

摘要

1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定义与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循环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减少,新生儿ANC1岁的儿童或成人ANC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ANC3个月,伴有高感染风险或潜在恶变倾向,可诊断为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造成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包括:骨髓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外周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多(如感染或脾隔离)和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多(多由自身免疫引起),其中骨髓中性粒细胞生成或释放减少的患者更易发生反复感染[3]。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N)、免疫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CN是由先天性基因缺陷引起的以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循环ANC减少,可呈持续性、间歇性或周期性。根据ANC减少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ANC分别为<0.5×10 9·L-1、~1.0×10 9·L-1和~1.5×10 9·L-1)。除血液系统外,还可累及其他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胰腺、皮肤和肌肉等。与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比,除ANC偏低以外,SCN具有早发的反复感染、骨髓粒细胞成熟障碍等特征[1]。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10-318|共9页
  • 作者

    孟新; 侯佳; 张萍; 王晓川;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分子诊断中心 上海,20110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分子诊断中心 上海,20110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分子诊断中心 上海,20110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分子诊断中心 上海,20110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